一種在上世紀50年代引進到國內,一種適應性廣、喜溫光、抗逆性強、產量高、易栽培、用途廣等特點的作物,可能現在很多人都忘記的作物,芭蕉芋,在艱難的時期可以充當口糧,在富裕時又被村民拿來喂豬的東西,很多老一輩的人還記得兒時的烤芭蕉芋的味道。
芭蕉芋這個東西到了現在或許可以作為一些農村新的脫貧致富的項目。 芭蕉芋既耐寒又抗旱,適宜生長溫度為15~30℃,適宜雨量800~1 500 mm,特別適宜喀斯特山區發展種植。現在人工栽培的芭蕉芋塊莖一年即可收獲,目前畝產在3000-5000斤,產量極大,種植要求低。
芭蕉芋的根塊中含有大量的淀粉,8-14斤芭蕉芋出一斤淀粉。芭蕉芋淀粉生產的粉條粉絲味美耐煮,口感筋道,不易長肉。芭蕉芋也是高價值淀粉、釀造發酵、食品和飼料加工、醫藥工業的好原料。還能制成易降解的一次性餐具、雞精、味精等,是集糧、能、飼于一體的多用途兼用作物,是解決綜合問題的優勢物種。
我國芭蕉芋種植區主要在云南、貴州、四川、廣東和廣西。我國對芭蕉芋的工業化生產主要集中在貴州的黔西南一帶,廣西在田林縣也種植大量芭蕉芋,但僅以用作飼料和手工作坊生產芭蕉芋粉絲為主,尚未形成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
目前芭蕉芋機械化生產淀粉,有幾個難點:1、根塊較大,不易清洗。2、芭蕉芋淀粉黏度大,容易堵塞制粉設備和過濾設備濾網。大家在選擇
芭蕉芋淀粉加工設備時,能夠充分考慮合理的設備,不走冤枉路,早日脫貧致富。